Ms.林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博看小说网www.capitalleasing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曹植《七启》既出,毫无悬念地在邺城引起轩然大波。

起因是当日在玄武陂家宴上,曹植凝攒了数年之久的替父分忧之文思,于雨雾下一气呵成《七启》大作。曹氏兄弟竞相传阅后,赞不绝口,连一一向高傲的何晏,都心服口服地承认了曹植挥笔立成的文章造诣,也卷袖搦翰,扬言要模仿一篇。

曹彪、曹衮几位公子则相继抄录数份,并传示邺城仕宦公子,加之曹植原本就在热衷文学的士族公子群中小有名气,于是一传十十传百,相府四公子响应朝廷最新政令《求贤》作文,逞藻盖压前人的事便传得沸沸扬扬。东城门口甚至都有初开蒙的学子誊录《七启》贴在墙上,供过往客商驻留观赏。

东门迎春门,外设建安驿和草市,是中原各处与邺城商贸文化往来都必经之处,曹植平日无差别结交的黑白两道纨绔,不论是懂文章的还是不懂的,都在替他洋溢宣传。动静之大,以至邺城文官无不览读《七启》。在曹植的感召下,邺城文士间掀起一阵“七体文”拟作潮流,都说文人相轻,实际上并不完全出于对曹植的捧迎,而是真正有政治嗅觉的文人,在暗暗角逐较真。

于是短短七天,便诞生了王粲《七释》、杨修《七训》、刘绍《七华》、傅巽《七诲》等优秀拟作。曹植把这些文章韦编成册,一并上呈给曹操,还带领王粲杨修等人一同进相府,为他们褒赞请赏。

这一年,曹植虚岁十九。

起初,见惯了曹植华丽文章的曹操在读完《七启》后,“但微颔之”,只是拍拍曹植肩膀笑着说“吾儿留心国事,甚好甚好”。而在邺城舆论发酵数天后,曹操才突然意识到:在社会相对安定的冀州,文学竟可锻造成一把利器,为他曹家在中原博取声誉,并由文化催化政治,网罗天下名士。

昔年董乱,洛京文客莫不南下荆州避难,如今文坛新秀辈出,不正是重树炎汉文化旗帜的最好时机么?弘农的杨修、河内的司马家、汉南的王粲、汝南的应瑒、河朔的陈琳、青土的徐干、海隅的刘桢,这些都是后起的新秀啊。依着曹植的说法,明君举名臣,刘协与曹操的关系,正是唯才是举的最好例证。

于是曹操觉得自己本身是最大一把文学利器,遂命人私下整理自己年轻时所着述,与军旅所作兵书一道抄录,播传邺、许两城。那些东西,以往只是在文武臣属中流传,而今是时候要将这些文字作用最大化了。

设天网,顿八紘,天下名士应尽入他曹家的彀中。奉天子以令不臣,假文章以招隐遗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修仙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鬼明

鬼明

横渠先生不姓张
日月当空,山河永在,煌煌大明,泱泱中华。 偏安一隅的满清政权能颠覆传承百年,占据天下的大明江山? 这是一个多么沉重且深刻的话题。这真的可能么? 就算可能那一定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 天启元年,天下大旱,官逼民反,四处起义。 外有强敌,内有大患。民不聊生,饿殍遍地。 到处死尸,无人掩埋。战场内外,无人清理。 那一日,天地大变,乾坤倒转。 当人们从睡梦中幽幽醒转,却发现了一个新奇且恐怖的事件。 鬼僵现
修仙 连载 40万字
殇之涅盘

殇之涅盘

蓝星亚子
一次太空空难,郑博文被虫洞吸入,通过时间线跌入了华夏五代十国的时期。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,为了生存,为了安居乐业,为了华夏民族中兴,更是为了人类明天。郑博文等人引领中华儿女,将华夏科技进行了跨时代的提速。但是科技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,且行业规模之宏大也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。 为了可持续发展,郑博文无奈使用穿越时的残留科技冬眠了自己。当再次醒来,这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?
修仙 连载 33万字